
看完《现在就出发3》的最新一期,我心里不禁感叹,金晨离开后,节目不仅没有走下坡路,反而增添了更多笑点。
别急着批评我,姐妹们。说实话,之前我一直觉得金晨是节目的“黏合剂”,以为她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但没想到这一期她缺席后,姜妍和孙千作为“替代者”反倒让我们彻底看清了金晨的真正地位。这场“测试”已经通过数据显现:金晨的独特性,或许更多是节目组精心塑造的效果,而观众们却乐意深陷其中。
先来说一个经典场景。在传声筒游戏环节中,姜妍拿到题目后,她误将“背景音乐”当作“台词剧情”演绎,越演越投入,把前面白敬亭和王安宇带出的节奏完全打乱了。弹幕上有人说:“姐姐自信得让我尴尬”,从屏幕那头也能感受到她的热血与激情,仿佛背后有音乐在助力,“我家姐姐演技太有感觉了。”可惜综艺和演戏不同,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大家一起尴尬。这时我突然明白了,金晨的“憨”恰到好处,她敢问“规则是什么”,这种小失误反而能让整个场面不至于陷入混乱。
接着是孙千的表现。节目组为她安排了一个“直球少女”的角色,在与范丞丞互动时,她面对范丞丞用夹子音喊她“姐姐抱一下”,只是微笑回应,退了一步。顿时弹幕安静了,“感觉像面试现场”。我的闺蜜在群里发了句:“她就像是被临时拉去团建的我,只想着下班。”如果金晨在场,她一定会把夹子音模仿得更加夸张,随后被范丞丞吐槽“油腻”,这时热搜就会自然来了。看,综艺感不是完美无瑕,而是在尴尬中找到突破,敢于往前推一步。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对比拉踩”,但我觉得节目组其实是在做一场AB测试。姜妍呈现的是“过嗨”的状态,而孙千则是“过收”的代表,最终结果便是:金晨正好处于“收与放”的临界点,误差几乎为零。观众笑的并不是她的完美,而是她恰到好处的失误,就像上班开会时,老板突然点名,有人结巴,有人抢话,而金晨就是那个会及时自嘲“给我五毛特效”的人,这样才让全场的人松了一口气。
这个想法让我不禁想起,如果把这个测试放到我们普通人的闺蜜旅行中,金晨就成了“行程总调停者”。她会在高铁上把外卖的辣度调整成“微辣”,在你忘带身份证时陪你去办临时证明。而姜妍则像是那种一拍脑袋就决定买凌晨机票的朋友,孙千则是默默打分的“尽责型”伙伴。不同的化学反应,综艺放大了这些差异,生活中,这些细微的差别则决定了你是否还会邀请她参加下一次的活动。
不过,我们不能把金晨捧得过高。我回头再看第二季,发现她其实也有表现不佳的时候。记得有一集,她在“闹钟炸弹”游戏中,抱着闹钟满屋子跑,结果忘了规则,把炸弹带回自己房间,第二天早上六点被叫起来做饭,素颜面色不佳,一脸不悦。那段弹幕充满了“原来女明星也起不来床”的调侃,节目组没有剪掉,还留下她碎碎念的片段,“我眼皮有铅”。这份不加修饰的真实感,让观众更能感同身受。金晨的“无可替代”,其实并不是因为她从不犯错,而是她的失误让我们觉得“这就是我”,那种代入感,实在太珍贵了。
提到金晨的商业价值,我不禁又有了疑问。她这两年在综艺领域确实有了不错的发展,为什么这么多节目都喜欢找她常驻呢?其实,资本也是懂得做AB测试的,他们测的是性价比。金晨一人就能兼顾“CP感”、“喜剧翻车”以及“颜值续航”三种效果。如果换成三个人,光是机票和盒饭的成本就够高的了。所以,“不可替代”背后,隐藏着“便宜好用”的潜台词。虽然这有点残酷,但也挺有意思——资本也有打工人的心态。
看到“金晨走了节目要黄”的标题时,我不禁翻了个白眼。节目并没有解散,反而因为新嘉宾的“差不多”表现,让我们明白了所谓的“灵魂人物”其实是节目组、观众和艺人共同营造出来的噱头。我们发弹幕,导演剪辑,金晨提供恰到好处的失误,三者的互动才造就了这一场“独一无二”的奇迹。即便下次金晨请假,换了新手上场出状况,我们依然会开怀大笑。因为观众真正痴迷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那种“差一点出错,却又未出错”的微妙刺激。
这让我对“代班”更宽容了些。姜妍自信满满,孙千稍显慢热,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样本:如果金晨是那37度的温水,那么姜妍就是沸水,孙千则像冰水。通过这些差异,我们感知到了“温度”的不同。
下次遇到“沸水”同事时,我或许不会立刻翻白眼,而是尝试去调节气氛;遇到“冰水”伙伴,我便会准备好暖宝宝,慢慢拉近关系。综艺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它让我们在欢笑中提前体验生活中的尴尬,而后发现:原来一切都可以挺过去。
最后,我有个请求,向导演组提出:金晨可以回归,但别急着将她捧到C位神坛。倒不如给她安排个“大动作”——让她充当“隐形NPC”,在游戏规则里加一条:“金晨必须让传声筒翻车一次”,只有她翻车后才能提供线索。观众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讨论:“金晨今天会翻车吗?”看吧,灵魂人物并非无法替代,而是可以反复被拆解、重组与再消费。
成年人的友情也是如此,并非一定要与某个特定的人相伴,而是在换了他人后,也能创造出一样的氛围。姑娘们,难道你们不是也这样的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