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tflix的《怪物:杰弗里·达默》第一季已经让不少观众后背发凉,而今年,这个系列第三季《怪物:艾德·盖恩的故事》再次锁定一位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人物——连环杀手艾德·盖恩。
全季8集,今天一次放出!不过友情提醒:这部剧还原度极高,情节相当重口,心理承受力一般的观众请谨慎点开~
先来聊聊真实案件背景。
1957年,美国威斯康星州一座平静小镇,警方闯入艾德·盖恩的农舍,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整个美国:人皮制成的椅子、灯罩、腰带,厨房里摆着人体器官,衣柜里挂着一张张从尸体剥下的“人脸面具”……
调查进一步揭露,盖恩不仅涉嫌谋杀,还频繁盗掘坟墓,将尸体“改造”成一件件令人胆寒的“手工艺品”。
这一案件迅速登上全美报纸头条,艾德·盖恩也被冠上“威斯康星州人皮屠夫”的称号。
后来,包括希区柯克执导的《惊魂记》、经典恐怖片《德州电锯杀人狂》《沉默的羔羊》等作品,都从他身上汲取灵感,塑造出影史留名的变态杀手形象。
剧集主线完整呈现了艾德·盖恩如何从一个孤僻农夫,一步步走向扭曲犯罪,最终成为流行文化符号的全过程。
故事开篇,是美国小镇那种近乎无聊的宁静日常:农夫、小店、邻里闲聊……
艾德初登场时,只是一个格格不入的边缘人,沉默、古怪、不善交际。
然而在他木讷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对女性近乎变态的执念。
每当夜深,他悄悄潜伏在别人窗外,窥视着屋内的一举一动……
几乎每一个“变态”的形成,都离不开童年阴影。
剧集通过闪回段落,呈现了艾德在母亲奥古斯塔高压控制下的成长经历。
这位母亲极端虔诚、控制欲极强,痛恨镇上那些“不洁”的女性,强迫艾德每日祷告、诵读《圣经》,禁止他交友,甚至在他青春期萌动时,辱骂他对女性的正常好奇。
更扭曲的是,她还会让艾德赤裸身体,接受她充满羞辱的“教育”。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艾德对母亲形成既敬畏又无法割舍的畸形依恋。
母亲中风卧床后,他的心理逐渐走向崩溃边缘。
母亲去世后,艾德彻底与世隔绝,独自生活在荒废农场中,将母亲的房间原封不动地保留,奉为“圣地”。
也是在这段时期,他开始沉迷解剖学、死亡崇拜,阅读各种猎奇杂志,精神逐渐失常。
白天,他偶尔打零工,甚至帮邻居看孩子(看似一个“怪叔叔”,居然还当过保姆);
而到了深夜,他却悄悄潜入墓地,盗取尸体……
他尤其关注那些与母亲年龄相仿的女性遗体,将她们挖出后带回农场,进行一系列骇人“创作”。
警方后来在他的住处搜出大量由人体残肢制成的家具与服饰……
这些行径,早已超出正常人的理解范畴。
尽管盗墓已足够令人发指,艾德最终还是走上了杀人的不归路……
必须说,这部剧对艾德·盖恩的核心犯罪事实还原得非常扎实。
无论是他压抑的童年、孤独的成年生活、盗墓行为,还是两起确凿的谋杀细节,都基本遵循了历史记录。
当然,剧集也加入了一些虚构或传闻元素来丰富剧情,比如角色“伊芙琳”。
历史上并没有明确对应人物,但据说灵感来源于1957年的一则报道:一名自称阿德琳的女子声称与艾德秘密交往多年,甚至曾被求婚!
剧集借这段传闻,塑造出伊芙琳一角,既承载了艾德对正常情感的渴望,也凸显出他对女性的矛盾心理。
剧中几场两人在小餐馆约会的戏份,艾德显得拘谨又开心,短暂流露出人性的一面。
此外,这部剧还大胆加入了希区柯克、托比·胡珀等导演的支线情节,将“艾德案如何影响恐怖文化”这一命题视觉化呈现。
虽然这些名导与真实案件并无交集,但剧集通过平行剪辑,把经典恐怖片的诞生与艾德的罪行交织在一起,尺度不小,冲击力很强。
这样的改编颇为新颖,或许有观众会觉得偏离主线,但其实它深化了主题:
艾德不仅是真实罪案中的悲剧人物,更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其影响远超案件本身,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这部剧在史实和戏剧性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
它没有刻意美化或同情艾德,也没有平铺直叙地只讲案件,而是虚实结合,既呈现了真相的残酷……
也正如剧中所述:“怪物不是天生的,每一个怪物的背后,都映照出社会的一面镜子。”
或许,这就是真实罪案剧的价值——用最极端的个案,让我们反思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责任。
看完这部剧,你可能会脊背发凉,但也希望我们能从中得到某种警示。
毕竟,只有直面黑暗,才更懂光明的珍贵。

)
)
)
)
)
)
)
)
(下颌后缩的面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