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梦亚军”喜剧小队的蒋龙和张弛在《喜人奇妙夜2》舞台上的境遇,体现了许多追梦人梦想照进现实之后的真实写照。
当年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年轻人喜欢追求炽热的梦想,当时节目的初衷也是尽力托举每一个有梦想的“腰部”喜剧演员,大力推广各种类型的喜剧形式。蒋龙和张弛有编剧六兽老师做坚强后盾,有松天硕等优秀的编导做指导,两个演员刻苦训练,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能看得出细致打磨过的痕迹,造就了《这个杀手不大冷》《最后一课》《台下十年功》《悟空》等经典喜剧作品。
再次回到喜人的舞台上,蒋龙和张弛明显感觉这个喜剧舞台已经变了天。有评论说因为观众对喜剧的欣赏水平和笑点的阈值不断拉高,无形中给了所有创作者很多压力,连编剧六兽老师都开始怀疑自己那一套东西,整个创作班底很难适应新舞台的变化,把焦虑和不自信带进了表演中。所以,观众不代表们在舞台上毫不留情地指出蒋龙和张弛表演状态不对,搞得气氛有些沉重。
曾经的冠军组合“不行了”,打碎“喜人白月光”是一个多么大的看点,张弛还自爆曾经和蒋龙“裂穴”(裂穴是相声界对搭档解散的专业术语),后来重新和好,发现彼此尽管性格非常不同,但是还是最好的搭档。蒋龙和张弛在喜2舞台上首次亮相的主演作品《伯牙绝弦》,以“高山流水觅知音”为主题映照两人的情义,致敬了第一次登上喜人舞台上的作品《这个杀手不大冷》的唱跳桥段,还有《悟空》中召唤天神下凡的场景。
作品讲的是钟子期去世后第七天,俞伯牙缅怀好友产生的幻觉,甚至还有“寻死”的情节,本身是个沉重悲伤的故事,相当于“集体在坟场蹦迪”,制造笑点的困难太大,容易让人哭不出来、笑不出来。好在形式上比较像正式的戏剧,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个角色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是单纯的“装傻”和“吐槽”的关系,延续了以往“逐梦亚军”的风格,但是作品的高度、精度、厚度都差了不少。
另外,台词中重复“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绝弦”等给人深刻印象的词语,略显刻意,就是说,在一个人们过于熟悉的故事中作新文章太难了。但是,“从今往后,风过松涛,雨过青石,高山流水,皆是我在应你。”这句台词亮了,人生难觅知音,抒发了两个人的真情实感,久久回荡在心里。
蒋龙和张弛在其团队助演了《三顾茅庐》,制造了名台词:“我命,不由我,不由天。”作品在立意方面算是“老树新芽”了,有但不多,反映了年轻人的踌躇和困惑,好在比对手作品《一方青苔》多,但可能输在没有爱情题材讨巧,获得了离谱的7700分。《一方青苔》把周铁男的正剧派“深情”和李飞的杂学派“狗坨子”强行融合到一起,叙事和搞笑都想要,周铁男只是配合李梓溪参赛,心思不全在上面,李飞在台上滔滔不绝,这个画面像一头“失控的骆驼”。
“某某某”喜剧小队作为曾经的冠军也表达了重返喜人舞台的压力,只要不再参赛,永远都是冠军。舞台上哪个喜人不焦虑,却只戳破了“逐梦亚军”的焦虑,连“上花活”,比如两人各自学了一段琵琶和二胡,使用“声光电”三合一效果的搞了一个舞蹈“大底”,都被“轻轻批评”了,多少有一些苛责的意味。偏偏“逐梦亚军”带队的“幸运已来吻”大部分演员话题度不高、创排能力稍弱,团队早早被淘汰了。
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会超出人们的预料,几季节目下来,喜人节目不仅是“喜剧监狱”,也成了一个“圈子”。现在的喜人舞台已经不搞梦想和情怀那一套了,当年他们其中好多演员活干,生计都成问题,如今能吃上饭了,抽空回来聚聚,热闹热闹,有的想不忘初心,有的想锦上添花,有的想再接再厉,把在“喜剧监狱”遭过的罪最大限度变成前进的道路。反正,前人已经把路蹚出来了,只要顺着走就行。
人克服很多困难取得一定成功之后,就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很难再找回当初的状态,特别是“在饥饿感中创作”。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喜2的作品个个“花枝招展”,但是不太好笑,反观《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越看越有”,越看越好笑,经得住反复观看,随着后面几季节目下来,这种体验更加明显了。
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到《喜人奇妙夜》,从喜剧节目彻底变成了真人秀,要捧的人,还要讲大局观,节目要“好看”才能生存,不是这好看就是那里好看,总要有些好看的地方,至于是哪里好看,不好说。

)
)
(红霉素软膏可以擦眼睛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