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成都的夜空下,体育馆内的灯光显得昏黄,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寂寥。台上的岳云鹏穿着一件简洁的灰色卫衣,双手紧握着话筒,但却没有继续开口唱歌。台下,部分观众已经低头开始刷手机,显然对于这场演唱会的内容感到失望。这不只是一张门票、一场表演的问题,背后隐藏的,或许是一场情绪的碰撞,或是对压力的无声爆发。此刻的岳云鹏,已经不仅仅是德云社的“顶流”相声演员,他也只是一个在世俗的期待和个人追求之间挣扎的普通人。
回顾过去的他,14岁时,岳云鹏便离开家乡,孤身一人前往北京。当时,他口袋里只有几百块钱,住的地方是月租300元的地下室。那段日子里,他白天在饭店端盘子,常常被顾客骂得泪眼汪汪;夜晚则在传达室里蜷缩在发霉的棉被里,啃着冷馍。一次,他和同在饭店打工的孔云龙一起忙碌。两人踏实肯干的模样,给常来的老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位老先生的牵线搭桥下,他们终于有机会见到了当时还不算太出名的郭德纲,人生似乎迎来了新的转折。
然而,初入德云社的日子并不轻松。岳云鹏并非天生才俊,练习相声的时光尤为艰辛。其他弟子只需要重复几遍,便能顺利通过;而岳云鹏则往往对着镜子,练上几十遍。有一次,他在舞台上因为紧张而忘词,最终不得不被观众请下台。看到岳云鹏如此努力地排练,常常练到深夜,郭德纲拍拍他的肩膀,宽慰他说:“别怕,相声比的是谁能熬。”就这样,岳云鹏在长时间的磨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独特的河南口音,配上犀利幽默的家长里短,逐渐让他在相声舞台上站稳了脚跟,甚至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但现在的岳云鹏,似乎已不再是观众心目中的“平凡与坚持”的代名词。尤其是在那场位于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的演唱会,他的“跨界梦”似乎遭遇了现实的严峻考验。门票售价高达1580元,许多人带着期待而来,却没有想到这场演唱会竟然成了“相声味”十足的表演。少得可怜的原创歌曲、陌生的旋律,以及与相声表演风格相对突兀的服装,令观众的期待瞬间变成了失望。
岳云鹏的变化,或许正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转型,而这种转型却并未得到观众的认同。在外界的压力和个人创作的道路上,他不仅要面对曾经的辉煌,也要承受来自不同期待的重压。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