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失焦的时代,行业需要讲怎样的故事?(失焦的艺术) 99xcs.com

哎呀,你们知道吗?《许我耀眼》这剧爆红,简直让人大跌眼镜,连主演粉丝都没想到呢。在娱乐圈里,好久都没出现过一部现偶剧能像它这样,不断刷新纪录,制造出那么大的网络效应。咱们平时都以为,古装剧、现实主义、悬疑、大IP才是能让剧火起来的关键,现偶剧虽然热度高,但能激起的水花实在有限。

可现实是,咱们越是对某种内容迷信,它就越是不争气。近几年,很多原本期待大爆的剧播出后都默默无闻,而那些真正火起来的作品,总能打破行业对观众喜好的固有认知。比如2024年的《山花烂漫时》,还有2025年的《生万物》。

《许我耀眼》的走红,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大家都知道流量演员好使,但在这部不被看好的题材里,就算有赵露思这样的流量加持,大家对它的热度预期也很低。没想到,它竟然成了腾讯视频现代剧史上的冠军,几乎锁定了2025年的平台剧王。

这爆款公式失灵了,创作者们站在迷茫的十字路口,开始学习短剧的优点,反思长剧的问题,在创新、节奏、艺术、商业的标准中左右为难。大家都在努力唤回观众对长剧的期待值,最后发现,内容创作已经到了彻底“去伪存真”的地步,假东西无人问津,真东西即便有瑕疵也能备受追捧。

所谓的“共鸣”,不仅仅是主角在演“我”,更是演那个“放下个人素质,享受缺德人生”的本我。《许我耀眼》的爆火,其实为内容创作卸下了一道“道德枷锁”。

有人分析,《许我》的爆红,原因在于它吸取了短剧节奏快、爽感多的优点。女主许妍和豪门浪子沈皓明直接上演“尔虞我诈”,相爱不再重要,“相欺”反而成为前期的一大看点,最后再在虚情假意中透露出一丝真心,直接让观众大呼过瘾。

剧集在角色和剧情的打造上,一反长剧惯常逻辑,处处充满反差,让人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方面,播出的剧情能精准踩到情绪点,另一方面,编剧下钩子的功力也堪称一绝。

但在刺猬公社看来,《许我》的爆红并不只是因为节奏快、爽感多这么简单,更在于它不再沉迷于过去常见的女主套路化叙事,而是卸下主角的道德伪装,给女性观众一种“天亮”之感。

就像女主角的台词一样:“好女人得到名声,坏女人得到一切。”虽然没有经历过豪门生活,但吃过苦的观众却十分能共情,只要想起生活中的憋闷和委屈,谁还能不调侃一句:“当个毒妇之后舒服多了。”

终于有一个女主光明正大地“坏”,也终于有一个女主直接跟男主叫板:“你凭什么高估你自己,你又凭什么贬低我?”无论是短剧手刃“恶婆婆”“白莲花”的女主,还是为了自己撒下弥天大谎、对于父母之爱不屑一顾的许妍,都给人一种爽感。

这种“爽感”究竟是什么?或许是内娱稀缺已久的“真实”,这种真并不一定要“真实存在”,而是做出“真实反应”;观众爱看这些具有爽感的剧情,也不意味着会将其作为真实生活的行动指南,而只是想看局中人真实地“出口恶气”。

过去几年,观众对“傻白甜”“小娇妻”角色相继感到厌烦,好不容易等到“大女主热”,结果迎来的却又大多是披着大女主皮的“娇妻文学”,影视剧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刻板到千篇一律——好的家世、好的品格、好的容貌,完美得像个纸片人;男性角色同样刻板和极端,要么对女主顶级宠,要么就是顶级渣。

并不是说傻白甜、白莲花、霸道总裁这样的角色并不符合审美,毕竟在内娱,“哈姆雷特”多到无论哪一种角色的存在,都拥有足够多的受众群体。但吃过细糠的观众早已完成了审美进化,套路化且浮于表面的角色,既不符合观众的想象,也让大家无法完成对角色的认同。

这种“不认同”早前已在“配角上桌”现象流行时,就浮出表面。因为对主角塑造的不满,观众把“爱意”渐渐转移到配角身上。

观众对主角无感,反而对“恶毒女配”充满代入感,根本原因就是主角不够真实,不仅如此,观众甚至能聪明地意识到,大多数情况下,主角明明是既得利益者,却仍站着说话不腰疼,创作者的价值观显然已经开始落后于观众。这也是为什么,许妍明明撒了一个又一个谎,“坏”得理所当然,说过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