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少华和杨议作为相声界的一对父子搭档,常常一同亮相各种活动,与许多相声演员的父子组合不同,他们不仅携手出席,且杨少华对儿子杨议寄予了厚望。在他的四个儿子中,杨议被认为是相声天赋最出色的一个。可惜的是,杨议一直未曾拜师,这成了杨少华心中的一块疙瘩。甚至在一次综艺节目中,杨少华拿此事开玩笑,批评道:“没有师父可以,但没有爸爸可不行。”
相声界的父子传承并不罕见,像侯家、常家、马家等相声世家都有父子搭档的例子。但这些世家往往避免父子同台演出,马志明曾透露,父亲马三立当年并不为自己捧场,原因就是不想借助马三立的影响力和地位来为自己增光。马三立一贯的原则是:不能依靠父亲的名气,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
杨少华和杨议的父子搭档,在相声界属于少数。其原因有二:一是父亲希望通过不加干涉、让儿子自力更生来锻炼儿子的能力;二是父子同台时,许多经典的相声包袱无法继续使用。比如,常见的“八扇屏”、“文章会”、“大保镖”等包袱,通常无法再适用于父子组合,因为两人身份已经非常明确,失去了身份置换的可能性。
尽管如此,杨少华和杨议的父子搭档依然取得了显著成功,背后离不开他们对相声表演的创新。两人正是巧妙地利用了父子身份来制造包袱,效果往往出奇的好。凭借《肉烂在锅里》这一节目,父子俩一举成名,并荣获全国电视相声大奖赛一等奖,成为相声界知名的搭档。
在相声圈,师承与能力同样重要。杨少华的师承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许多人不认同他是郭荣启的弟子。关键原因在于郭荣启本人的态度,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导致了杨少华的师承成了一个模糊的议题。至于杨议,他更是没有正式拜师,而是自学成才,堪称“纯海青”。
一次综艺节目中,许多相声演员,包括杨少华和杨议,都在场。杨议在节目中谈及父亲时提到,他曾想给父亲提点意见,其中之一就是演员上台要化妆,因为观众是“朋友”,要以礼相待。他说道:“演员要修饰自己,让观众看着舒服。”随后他提到,杨少华是“长者”,话一出口,他意识到不太合适,立刻更正为“算父亲”。这番话被旁边的刘俊杰逮住了,随即用幽默的话语抖出了包袱:“什么叫算父亲,这还得商量着?”刘俊杰师承苏文茂,是相声界有名的“笑话篓子”,他的包袱引发了全场的笑声与喝彩。
杨少华不甘示弱,接过刘俊杰的话头,指着杨议说道:“没有师父可以,但没有爸爸可不行。”这一句包袱产生了更强烈的效果,毕竟杨议在相声界没有师承,这一事实众人皆知,然而杨少华在现场通过这种方式提及,显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搞笑效果。
然而,尽管杨议如此受宠,至今他依然未曾拜师,这与他的性格和心气息息相关。尽管相声界仍然有不少有资格收他为徒的大师,但杨议一直坚持“带艺投师”的理念,他渴望找到一位能够传授真艺的名师。在尝试拜侯宝林未果之后,杨议似乎放弃了正式拜师的念头,或许这种洒脱与坚持自我,反而是一种更为真实的选择。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