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是个适合滋补的季节,很多人都想趁这个时候好好调养身体。但秋补也有讲究,不能盲目乱来。“立秋四不吃”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对我们秋补很有指导意义。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说这“四不吃”到底是啥。
立秋的意义
季节交替的标志: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它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天气逐渐从炎热转向凉爽。虽然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但早晚温差会慢慢加大,大自然的景象也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农事活动的关键:在古代,立秋对于农事活动至关重要。此时,农作物进入生长的关键时期,农民们要忙着进行田间管理,为秋收做准备。比如,要及时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以确保庄稼有个好收成。
“立秋四不吃”是哪些
不吃辛辣食物: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人体容易出现秋燥的症状,如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辛辣食物具有发散作用,会加重体内津液的流失,使秋燥症状更加明显。像辣椒、花椒、生姜等,在立秋后就要少吃。
不吃油腻食物:经过一个夏天,人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脾胃的负担。立秋后如果大量食用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容易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不吃生冷食物:立秋后,气温逐渐降低,人体的阳气也开始收敛。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像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就不适合在立秋后多吃,以免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不吃剩菜剩饭:立秋后,天气依然比较炎热,细菌容易滋生。剩菜剩饭放置时间长了,容易变质,产生大量细菌和毒素。食用剩菜剩饭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所以尽量不吃剩菜剩饭。
立秋适合吃什么
润肺食物:为了缓解秋燥,立秋后可以多吃一些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梨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
健脾食物:调养脾胃也很重要,可选择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薏米等。山药能健脾益胃、滋肾益精;芡实有健脾止泻、益肾固精的作用;薏米可以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立秋的其他习俗
贴秋膘: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意思是在立秋这天吃些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补偿夏天的损失。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佳,体重可能会有所下降。立秋后吃点好的,把夏天掉的“膘”补回来。
啃秋:“啃秋”也叫“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着将秋热咬掉,迎接凉爽的秋天。同时,也有防止秋燥的说法。
立秋养生注意事项
早睡早起:立秋后,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一般来说,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比较合适。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立秋后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可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晚,避免中午气温过高时运动。
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秋补也有很多学问。了解“立秋四不吃”以及相关的养生知识,能让我们在秋季更好地调养身体,保持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秋天。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