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坐过山车“甩出”肾结石 医生提醒:小概率偶然事件,莫效仿! 99xcs.com

  近日,一则“坐过山车甩出肾结石”的新闻引发关注:一名男子在体验过山车后,竟在洗手间排出了一颗米粒大小的结石,并表示排出后身体不适明显缓解。这一戏剧性场景虽令人称奇,但医生明确提醒:这属于极小概率的偶然事件,绝非治疗肾结石的常规手段,盲目效仿可能带来严重健康风险。

一、肾结石是什么?为何会“卡”在体内?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本质是尿液中的矿物质(如钙、草酸、尿酸等)过度浓缩,在肾脏内形成结晶并逐渐聚集形成的固体块状物。这些结石大小不一,小的如沙粒,大的可超过鸡蛋,可能长期“潜伏”在肾脏,也可能随尿液移动至输尿管、膀胱等部位。

当结石卡在输尿管(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细长管道)时,会引发剧烈疼痛,医学上称为“肾绞痛”。患者常感到腰部或腹部刀割样疼痛,伴随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结石长期堵塞,还可能导致肾积水,损害肾功能。

二、肾结石的“幕后推手”:这些习惯是元凶

肾结石的形成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常见诱因包括:

饮水不足:尿液浓缩后,矿物质更易结晶。夏季或高温环境作业者、不爱喝水的人群风险更高。

饮食失衡:过量摄入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高盐或高糖饮食,均可能促进结石形成。

代谢异常:部分人因遗传或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导致尿液中钙、尿酸等成分超标。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影响钙质代谢,增加结石风险。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三、常规治疗:科学排石,无需“过山车”

针对肾结石,医学上有成熟的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方法:

保守治疗(结石<6mm)

通过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ml)、适度运动(如跳绳、爬楼梯)促进结石自行排出。必要时可服用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放松输尿管,帮助结石排出。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

对6-20mm的结石,可通过体外震波将结石击碎成小块,再随尿液排出。该方法无创、恢复快,但可能需多次治疗。

微创手术

对于较大结石(>20mm)或复杂情况,可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经尿道进入)或经皮肾镜取石术(经背部小切口),直接取出或粉碎结石。

四、为何不能效仿“过山车排石”?

新闻中男子的经历看似“幸运”,实则暗藏危机,医生提醒不可模仿:

结石移动不可控

过山车产生的剧烈震动可能使结石从肾脏坠入输尿管,但若卡在狭窄处,会引发比原先更剧烈的肾绞痛,甚至导致尿潴留、肾衰竭。

损伤泌尿系统

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划伤输尿管黏膜,引发血尿、感染。若结石边缘锋利,还可能造成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延误规范治疗

依赖“运气排石”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例如,输尿管结石若超过2周未排出,易与输尿管壁粘连,增加手术难度。

五、预防肾结石:记住“三多一少”

多喝水:每日保证2000ml以上饮水量,稀释尿液。

多运动: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促进代谢。

多检查:高危人群(如反复结石者)每年做一次泌尿系统B超。

少高风险饮食:控制草酸、嘌呤、盐和糖的摄入。

肾结石的治疗需遵循科学原则,过山车排石虽具戏剧性,但绝非可行方案。若出现腰腹疼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结石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健康无捷径,科学排石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