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专家李侗曾透露,今年日本提前一个多月进入流感季,欧洲多国流感病例也显著增加,专家提醒需警惕更早、更猛的流感季,且今年主要流行的甲型H3N2毒株可能引发更大范围感染。面对这场"早到"的流感攻势,哪些人最危险?如何科学防护?一文说清!
一、甲型H3N2:比H1N1更"狡猾"的流感病毒
甲型H3N2是流感病毒家族中的"老熟人",但每年都会通过基因变异"改头换面"。与去年流行的甲型H1N1相比,H3N2具有两大特点:
变异速度快: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频繁突变,导致人体去年建立的免疫力可能失效。
致病性强:临床数据显示,H3N2感染者更易出现高热(39℃以上)、剧烈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重症风险也相对更高。
二、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感染甲型H3N2后,通常会在1-3天内出现以下症状:
突发高热:体温迅速升至39℃-40℃,伴畏寒、寒战;
全身酸痛:头痛、眼眶痛、腰背肌肉酸痛如"被车碾过";
呼吸道症状: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咳,部分人伴咽痛、鼻塞;
消化系统紊乱:约1/3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型症状;
病程延长:相比普通感冒,H3N2感染后恢复期可能长达1-2周。
特别提醒:若出现呼吸急促、胸痛、意识模糊、持续高热超过3天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三、传播途径:比想象中更"防不胜防"
甲型H3N2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传播: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可在1米内直接感染他人;
接触传播:触摸被病毒污染的门把手、电梯按钮后,再摸口鼻眼;
气溶胶传播:在密闭空间(如电梯、会议室)中,病毒可悬浮在空气中长达数小时。
四、这五类人最危险,需重点防护!
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易引发肺炎、脑炎等并发症;
老年人(65岁以上):基础疾病多,感染后重症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5倍;
孕妇:激素变化导致免疫力下降,感染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冠心病、哮喘患者感染后易诱发病情恶化;
肥胖人群(BMI≥30):脂肪组织产生更多促炎因子,加重肺部损伤。
五、预防指南:记住这五招,远离流感!
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尤其建议高危人群在10月底前完成接种;
戴口罩+勤洗手: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N95口罩,用肥皂/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保持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增强免疫力:保证7-8小时睡眠,每周3次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备药不囤药:家中可储备奥司他韦(需医生处方)等抗病毒药物,但无需大量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