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福建宁德一位33岁的龚女士因手腕严重红肿、流脓而就医,结果让医生都吃了一惊:她佩戴了近十年的银手镯和串珠,已经完全嵌入了手腕的皮肤和软组织中,无法自行取下。最终,医生通过一个多小时精细手术才将这些“长”进肉里的首饰剥离。据悉,龚女士因体重增加,早已感到手镯勒紧,却一直未重视,直到感染加剧才追悔莫及。这则新闻绝非个例,它为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一、首饰为什么会“长”进肉里?
这并非首饰真的像植物一样生长,而是一个缓慢的“嵌入”过程,主要原因有三点:
体型变化: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岁月流逝,我们的体重可能会增加,肌肉和骨骼结构也会发生微小变化。对于常年不摘的首饰,尤其是戒指和手镯,原本合适的圈口会变得相对狭小,从而持续压迫皮肤。
不知不觉的压迫:首饰,尤其是金属材质的,本身就有一定重量。长年累月的重力作用,加上日常生活中手腕、手指的活动,会对局部产生缓慢而持续的压迫,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让人不易察觉。
组织水肿:当身体出现妊娠、某些疾病(如心脏、肾脏问题)或过敏时,可能导致肢体水肿。此时若未及时摘下首饰,水肿的组织会被首饰紧紧箍住,进一步加剧压迫,阻碍血液循环。
二、长期佩戴不当,隐藏哪些健康风险?
龚女士的经历已经展示了最严重的后果之一,但风险远不止于此:
皮肤损伤与感染:首饰与皮肤反复摩擦,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成为细菌入侵的通道。一旦发生感染,就如同在皮肤下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可能导致化脓性炎症,甚至引发败血症。
血液循环障碍:过紧的首饰会压迫血管,影响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初期可能只是感到麻木、肿胀、肤色发紫,长期如此可能导致组织缺血坏死。
神经损伤:同样,压迫也可能伤及神经,导致佩戴部位出现持续性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严重时神经功能恢复将非常困难。
过敏反应:一些合金首饰中含有镍、铬等金属元素,是常见的过敏原,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导致皮肤红肿、瘙痒、起疹。

三、如何安全佩戴首饰?记住这几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请务必记住以下建议:
定期摘下:切忌将戒指、手镯等“终身佩戴”。每天睡觉前或进行家务、洗澡、运动时,最好将其摘下,让皮肤得到休息。
留意尺寸变化:养成习惯,时常检查首饰是否依然松紧适宜。如果感觉摘戴困难,或在身上留下深深的压痕,并且压痕短时间内不消退,就是尺寸过紧的明确信号。
注意身体信号:当佩戴部位出现任何红肿、疼痛、瘙痒、麻木感时,必须立即摘下首饰,切勿强行忍耐。如果症状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保持清洁:定期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洗首饰,清除积攒在缝隙中的汗液、皮屑和细菌,减少皮肤过敏和感染的风险。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