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政与闻泰的崛起为何栽在荷兰安世 地缘政治下的技术博弈(张学政与闻泰的区别) 99xcs.com

张学政与闻泰的崛起为何栽在荷兰安世 地缘政治下的技术博弈!闻泰科技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导体近日遭遇荷兰政府及法院的强制措施,其147亿核心资产被冻结。这一事件反映了地缘政治博弈下的技术控制权争夺。

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于9月30日下达部长令,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30个关联主体冻结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调整权限,有效期一年。冻结范围包括禁止技术转移、资产处置、组织架构变动等关键运营活动。10月7日,荷兰企业法庭裁决暂停闻泰科技委派的CEO张学政所有职务及职权,并任命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外籍董事接管决策权。此外,法院还将闻泰通过香港子公司持有的安世99%股权(保留1股)强制托管给第三方,暂时剥夺其投票权及治理权。安世首席法务官(荷兰籍)联合CFO(德国籍)、COO(德国籍)主动向荷兰法院申请临时措施,要求削弱中方控制权。

这些措施对闻泰科技造成了显著冲击。尽管安世日常经营仍在继续,但决策链条延长,资源配置灵活性下降,研发进度可能受知识产权冻结影响。与宝马、大众等车企的供应链稳定性也存疑。闻泰科技对安世的实际控制权被暂时剥夺,仅保留经济收益权(分红权)。安世半导体2024年收入预计为147亿元,占闻泰总营收的16%,剥离ODM业务后占比升至68%。若长期失控,将导致上市公司核心资产空心化。闻泰科技股票于10月13日复牌,市场普遍预期股价将大幅下跌,部分预测跌幅在30%-50%之间。融资余额高位(26.67亿元)可能触发平仓连锁反应。

荷兰此举背后的动机在于,安世原为荷兰恩智浦的核心部门,掌握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技术,涉及自动驾驶、电池管理等战略领域。欧洲担忧技术主导权转移,借“国家安全”名义进行干预。近年来,德国和英国也采取了类似措施,阻止中企收购半导体企业。中外管理层长期存在战略分歧:中方推动产能向中国转移,外籍团队则倾向于维持欧洲布局。高管倒戈被视为内部势力与外部监管合谋,凸显跨境并购的文化整合风险。

面对当前困境,闻泰科技已启动法律救济程序,与国际律所合作挑战荷兰政府冻结令及法院裁决。然而,跨国诉讼周期漫长,荷兰司法程序已暴露中企海外维权弱势。公司还寻求中国政府支持,以防止其他国家效仿,威胁中资海外资产安全。若荷兰冻结令延续或股权托管永久化,安世半导体可能会脱离闻泰体系。2025年上半年,中企对欧高科技并购案同比减少57%,金额下降72%。

这一事件对产业与投资者具有重要启示。短期内,股价波动和复牌后的恐慌性抛售压力需关注跌停封单量和融资平仓风险。经营连续性方面,供应链稳定性和客户订单履约能力是关键观察点。高管团队稳定性和客户声明也是重要因素。法律博弈周期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荷兰法院后续裁决和欧盟态度至关重要。国产替代进程可能加速,国内厂商的技术替代进度值得关注。

此次事件凸显了技术自主的迫切性,印证了“技术靠收购不可得”的观点。中企需要转向联合研发、专利交叉授权等“技术共生”模式。在全球化退潮背景下,中企需平衡资本输出与合规风险,建立利益共享的全球生态链。闻泰科技的遭遇不仅是企业危机,更是全球化退潮的缩影——当商业规则让位于政治博弈时,唯有技术自主与智慧周旋方能破局。张学政与闻泰的崛起为何栽在荷兰安世 地缘政治下的技术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