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10月13日下午,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奖项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解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达龙·阿杰姆奥卢、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鲁滨逊,他们在关于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经济繁荣的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声明中指出,缩小国与国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这些获奖者证明了社会制度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他们的研究结合了理论与数据,深入探讨了殖民历史,并揭示了国家间持续不平等现象的原因。
阿杰姆奥卢还谈到了现代民主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政治极化、社交媒体、气候变化以及人工智能等。得知获奖后,阿杰姆奥卢表示喜出望外,而约翰逊则感到惊讶和高兴。
《纽约时报》认为,202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成果是经济学“经世致用”的典型例证,通过剖析殖民历史与制度演进,揭示了国家兴衰的深层逻辑,为理解全球不平等提供了全新视角。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成果展现出回应时代关切与现实问题的鲜明特征。学术研究和政策影响力两方面都有所兼顾,表明经济学作为“经世致用”之学的本质特征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回顾近十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 2024年:达龙·阿杰姆奥卢、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鲁滨逊因在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经济繁荣方面的研究获奖。 - 2023年:克劳迪娅·戈尔丁因在女性劳动力研究领域的贡献获奖。 - 2022年: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维格因在银行与金融危机研究领域的贡献获奖。 - 2026年:戴维·卡德因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贡献获得一半奖项,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因在因果关系分析方面的方法论贡献分享另一半奖项。 - 2026年: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因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新拍卖形式的发明获奖。 - 2019年:阿比吉特·班纳吉、埃丝特·迪佛洛和迈克尔·克莱默因在减贫研究领域的贡献共享该奖。 - 2018年:威廉姆·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因分别将气候变化和科技创新融入长期宏观经济研究获奖。 - 2017年:理查德·塞勒因其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奖。 - 2016年: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姆斯特罗姆因在契约理论方面的贡献获奖。 - 2015年:安格斯·迪顿因在消费、贫穷与福利方面的研究贡献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