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南方多地打破十月中旬最高温纪录 秋老虎发威(中央气象台:南方将迎大范围降雨) 99xcs.com

寒露已过,离立冬不到30天,浙江各地却依然穿着短袖,空调仍是必需品。接下来,气温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继续上升。

中央气象台:南方多地打破十月中旬最高温纪录

2025年夏天异常炎热,秋天似乎要消失了。从5月入夏开始,截至10月10日,全省夏季已持续约5个月,35℃以上的高温日数约51天,暂列历史第二。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全省平均有3天高温,金华、衢州、丽水等地甚至达到5到7天高温。余姚、奉化、鄞州等15个区县打破了10月极端最高气温纪录。全省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了7.4℃,多地刷新同期最高纪录。

往年10月上旬,全省基本已经入秋,但今年入秋时间明显推迟。以杭州为例,常年10月3日入秋,近十年最晚入秋是2026年的10月16日。最新预报显示,2025年杭州预计10月18日之后才入秋,可能打破近十年最晚纪录。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解释说,这都是副热带高压惹的祸。

一般来说,9月到10月副热带高压会减弱南退,但2025年的副热带高压不仅实力强,而且特别稳定。它在长三角地区盘旋了4个多月,像一堵不可撼动的高墙,台风见了都得绕道走。虽然影响浙江的台风不少,但强度都不大,路径多偏东偏南,无法给江浙沪地区降温增湿。少了台风这个天然降温剂,高温自然持续在线。

毛燕军进一步解释,2025年是拉尼娜衰减年,对夏季大气环流有滞后影响。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更容易北跳,并且能够稳定维持,导致其异常北偏。另外,拉尼娜状态下,东亚夏季风偏强,将更多热带水汽送到了华北、东北,而江浙沪则处于水汽输送边缘区。降水减少,地表升温更厉害,形成干热环境,高温体感也随之被放大。

尽管高温还未结束,但降温的曙光已经出现。之前受冷空气影响,10月8日到9日全省气温明显下滑,不少地方退出35℃高温线,浙北北部一些地区最高气温甚至不到30℃。但这股冷空气实力不够,“任性”的副热带高压立马强势回归。预计10月10日到13日,全省高温范围又会扩大,强度也会增强。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35℃到37℃,浙西南局部能达到38℃到39℃,许多地区的最晚高温日和年高温日数都将突破历史纪录。

好在,副热带高压终于有了减退的苗头。预计10月14日开始,副热带高压减弱南退,加上弱冷空气渗透,全省高温强度会缓和,浙北地区高温先缓解。10月14日起,全省阵雨或雷雨会增多。另一股强冷空气正在蓄势,预计10月18日前后抵达浙江,到时候降温、降雨、大风全都会到来,全省高温就能缓解,也有望正式入秋。毛燕军表示,今年秋季会很短,但直接入冬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浙江来说,夏季本来就最长,春秋相对较短,各2个多月。常年11月下旬,全省从浙西北地区开始逐步入冬。因此,2025年秋天可能会比较短。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和美国气候中心NOAA先后预测,2025年10月到12月,拉尼娜发生概率达71%。由于2025年上半年刚结束一次弱拉尼娜,若下半年再出现,便构成“双重拉尼娜”。这意味着2025年冬季冷空气会比较活跃,天气变化会很强烈,相对湿度也会更明显。

天气异常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科科长胡美华表示,很多秋季蔬菜要推迟上市。持续高温少雨对在田蔬菜,尤其是山地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小。比如茭白不孕茭,番茄、丝瓜病毒病加重,烟粉虱、蓟马爆发等病症。台州盛产的西兰花也受到影响,往年8月底到9月初当地10万亩西兰花、花椰菜就开始移栽,但2025年因为持续高温干旱,移栽时间普遍推迟到9月中下旬,上市时间也延后。

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周伟军认为,对于粮油作物而言,高温未必是坏事,但田间管理要跟上。眼下全省多地晚稻、大豆、玉米、番薯正处于成熟季。他认为,只要水肥充足,高温能帮助晚稻、大豆积累更多营养,但需警惕高温高湿引发的病虫害。

除了农业,人的健康也受影响,尤其是情绪。浙大二院中医科主任于慧敏表示,自然气候异常时,人体生理机能可能受影响,容易引发疾病。白天热得像夏天,晚上温度却像秋天,温差较大,冷热交替致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少吃太凉的食物,多喝水。另外,秋季常见的“悲秋综合征”加上长夏季节的心烦气闷,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保持心态平稳,避免情绪起伏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