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泉进次郎执掌防卫省,这一任命在日本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高市早苗宣布任命44岁的小泉进次郎出任防卫大臣时,不仅日本网络炸锅,连自民党内部都大呼“超出剧本”。一位连F-35和F-2战斗机都分不清的政治明星,却被推上处理朝鲜导弹、台海局势、日美同盟等超高难度议题的岗位,这背后究竟是政治平衡的妙棋,还是将国家安全当作儿戏的冒险?

小泉进次郎出身于日本著名政治世家,祖父小泉纯也曾任防卫厅长官,父亲小泉纯一郎则是推动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前首相。如今,进次郎成为防卫大臣,仿佛完成了这个政治世家的“安保三代”传承。然而,与父辈不同,小泉进次郎的从政之路充满争议。他在国会答辩中常以“内阁方针需要进一步研究”等套话回避核心问题。2019年任环境大臣时,被问及核污水排放问题,他竟以“与福岛渔民讨论红鲈鱼”的轶事搪塞。这种“进次郎文学”被网民讽刺为“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的政治立场。公开记录显示,自2014年起,小泉进次郎几乎每年8月15日都会参拜靖国神社。2025年8月15日,他再次进行了“拜鬼”行为,这是自石破茂内阁成立以来,首次确认有内阁成员进行此类活动。这种挑战历史正义的行为,已引发亚洲邻国的强烈不满。
高市早苗选择小泉进次郎出任防卫大臣,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政治赌博。作为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自身所属的“传统保守派”仅约30名众议员,必须拉拢麻生派和茂木派才能稳定国会。小泉进次郎虽无派阀,但背后有“麻生+小泉家族”双重符号,可起到“借人气”而非“分权力”的效果。更深层的考量是政治品牌的重塑。高市早苗身上贴着“右翼鹰派+安保强硬”的标签,而起用“帅哥+改革派”形象的小泉进次郎,可以对冲她的“极右”色彩,向中间选民展示“跨派系、年轻化”姿态。更何况,将总裁选举中的竞争对手纳入内阁,并安置在关键职位上,有助于促进党内团结,巩固执政基础。
但这种任命逻辑暴露了制度性缺陷:防卫大臣的专业性被派系利益牺牲。小泉此前从未涉足军事领域,唯一相关经验是担任核灾害预防大臣,其任命更像是“政治刷履历”。
防卫省内部对小泉的任命反应复杂。有匿名官员透露,防卫省事务次官已组建“影子团队”,实际掌控政策制定,以避免小泉的“外行指挥”。这种内部不信任感,为日本安保政策的有效执行蒙上了阴影。日本自卫队相关账号和军事博主集中质疑“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美军经费分摊”等专业议题交给外行主导是否妥当。立宪民主党干事长福山哲朗直言:“让一个没有防卫经验的人掌管自卫队,是对国民安全的儿戏”。
高市早苗内阁的安保政策呈现出“预算激增、装备升级、合作扩张”的三重激进特征。日本防卫省2026年度预算请求已达8.84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较2023年度的6.8万亿日元增长近30%。预算重点投向高超音速导弹量产、无人机防卫体系建设等进攻性装备领域,标志着日本从“专守防卫”向“先发制人”的战略转型。
高市早苗内阁的成立,标志着日本政治“向右转”进入新阶段。这位以参拜靖国神社、主张修宪强军闻名的右翼政客,其内阁推出的一系列激进安保政策,不仅突破了日本战后和平体制的束缚,更可能打破东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在武器出口领域,日本的突破尤为显著。继2023年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允许出口杀伤性武器后,高市内阁正推进向菲律宾出口6艘阿武隈级护卫舰,这是日本首次突破主战舰艇出口限制。中国国防部对此已明确表态,敦促日方汲取历史教训,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
高市早苗与日本维新会组建的联合执政联盟,在协议中明确将加速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推动设立独立对外情报机构并立法“反间谍法”。这一系列举措延续了日本近年来突破“和平宪法”的趋势,而高市作为“安倍路线”的坚定继承者,其执政将使这一进程进一步提速。
小泉家族三代与日本安保政策有着不解之缘。从祖父小泉纯也担任防卫厅长官,到父亲小泉纯一郎推动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再到小泉进次郎出任防卫大臣,这个政治世家见证了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演变。然而,当前日本面临的安保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朝鲜导弹威胁、台海局势、日美同盟协调等议题需要专业且稳健的处理。而小泉进次郎的任命,却被舆论视为“政治刷履历”的机会,而非基于专业能力的考量。
高市早苗的政治豪赌,将小泉进次郎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位年轻的政治家能否摆脱“废话大臣”的标签,成长为真正的安保负责人,将直接影响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走向。在中日关系敏感复杂的当下,日本防卫大臣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发言,都可能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关键变量。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