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重阳节,也称为重九节、茱萸节、登高节、敬老节,是我国庆祝丰收、祈福长寿,表达对老人尊敬与爱护的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今年的重阳非比寻常,因为重阳遇灵蛇,本就是小龙献瑞之年,又是双春闰六月,象征着双倍的福运和吉祥,因此被称为百年一遇的晚重阳。今年的重阳有两个特点:一是“晚重阳”,二是重阳节在霜降之后。

今年的重阳节在10月29号,属于晚重阳。通常,重阳节出现在公历的上旬或中旬,而今年则较晚。民间有说法称,如果当年是“早重阳”,冬天可能是个暖冬;反之,如果是“晚重阳”,则预示着寒冬,降雪可能会较多。

今年的重阳节在霜降节气之后,霜降始于10月23日,而重阳节则在10月29日。这种情况下,老祖宗的经验认为,冷空气来得早,寒气根基深,那么紧随其后的冬天就很可能更为寒冷。还有谚语如“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等,表示重阳节当天的天气会影响冬季气候。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最早的记载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的活动。重阳节普及于西汉,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宋朝时,汉族的重阳节习俗已被北方少数民族接受,元明清时期延续了宋代的各种习俗。

古代重阳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习俗活动,包括登高、采药、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围猎、射柳、放风筝、蹴鞠、吃重阳糕、妇女回娘家、孝敬老人等。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登高是一项重要的习俗,人们认为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古代民间素有重阳祭祖祈福的传统,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菊花被视为长寿之花。饮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还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

重阳节不仅有丰富的习俗活动,还有许多优美的诗词。例如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以及李清照的《醉花阴》等,都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独特情感。

重阳节的养生也十分重要。秋季气候干燥,中医认为“燥邪当令”,易伤肺阴,饮食上应以“润燥、养阴、健脾”为主,适量饮用菊花茶。适当运动如登高、散步、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能活络筋骨,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也很重要,可以多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是否“秋冻”需根据个人体质决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或糖尿病的人要特别注意保暖。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