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第一财经》惨遭“米粉”围攻,谁才是最大的黑公关?(第一财经专访) 99xcs.com

《第一财经》被骂了,而且是被成千上万的米粉围攻。

起因是一篇评论文章,《小米,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话没说完,就被删改,标题里的“小米”两字悄然消失。

一场正常的舆论监督,硬是演变成了一场“媒体 vs 粉丝”的网络战争。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更荒唐的是,有人质问:“是不是小米没交保护费?”

还有人叫嚣:“请小米法务起诉第一财经!”

在这些粉丝眼里,任何批评都是“黑公关”,任何质疑都是“诅咒”。他们不是在维护品牌,是在搞“文字狱”。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这已经不是爱小米,这是病,得治。

一个企业做大做强,靠的是产品、技术、服务,而不是一群在网络上“见风就是雨”、谁说不好就群起而攻之的“脑残粉”。

可看看现在的小米社区,多少人把雷军当偶像,把SU7当神车,把任何不同声音都当成“敌对势力入侵”?

一篇从安全管理角度提出警示的文章,有错吗?

没有。

它没造谣,没污蔑,没煽动暴力。它只是提醒:汽车是关乎人命的产品,一旦出事,可能就是“最后一台”。这种劝诫,怎么就成了“恶意带节奏”?

讽刺的是,就在同一天,贺州日报发文呼吁:媒体应理性呵护国产科技品牌成长。这话没错。我们当然要支持国货,鼓励创新,包容企业在发展中的试错。

但问题是,包容不等于纵容,支持不等于封口。

你不能一边享受“顶流车企”的流量红利,一边拒绝承担相应的舆论监督。你不能一边说“为用户造车”,一边让用户连说句“这车门打不开”,都要被扣上“黑子”帽子。

这才是最大的“黑公关”,不是来自媒体,而是来自失控的粉丝文化

第一财经作为专业财经媒体,过去批评过华为“遥遥领先”,也分析过特斯拉的市场策略。

它不是只盯着小米。可为什么这次炸锅的是它?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因为小米的粉丝太“敏感”了。任何负面词,都能触发“保卫战”;任何质疑,都被解读为“蓄意抹黑”。这不是理性讨论,这是宗教式护教。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绪正在反噬小米本身。

你想过没有,当一个品牌的所有反对声,都被粉丝“提前消灭”,老板听到的全是“雷总英明”,那企业还怎么进步?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当年诺基亚倒下,不是因为被骂得多,而是因为它听不进骂声。如今的小米,正走在同一条危险的路上:外部批评被压制,内部反思被欢呼淹没

粉丝们总说“国产不易,多些理解”。可真正的理解,是希望它更好,而不是让它变瞎。

你爱小米,就应该希望它能直面问题,而不是靠水军和饭圈去“净化网络”。你支持国货,就应该希望它靠实力赢尊重,而不是靠控评赢“虚假繁荣”。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再看那篇惹争议的文章,其实核心并不过分,它只是问了几个普通人关心的问题:

  • 车辆发生事故后,逃生机制是否可靠?
  • 品牌在追求销量和热度时,有没有守住安全底线?
  • 当个别事故频发,企业是急于辟谣,还是主动排查?

这些问题,不该被回避。

尤其是成都那起SU7起火事故,驾驶员不幸离世,路人拼命砸窗救人却无法开门。这样的画面,难道还不值得一次坦诚的回应?

可小米做了什么?

公关总监王化回应网络攻击,却对安全事故避而不谈。粉丝在评论区围攻媒体,仿佛出了事不是车的问题,是记者的错。

这种“鸵鸟心态”,比任何负面报道都可怕。

国产科技品牌的成长,需要掌声,也需要警钟。媒体的批评,可能是尖锐的,但只要基于事实,就值得倾听。如果哪天所有媒体都不敢说话了,那才真是品牌的末日。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最后送米粉们一句话:真爱你不会害你,假爱你只会捧杀你。

你们现在做的,看似在“护主”,实则在把小米推向“众矢之的”。与其花时间骂媒体,不如敦促企业把车造得更安全、更可靠。

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真成了“最后一台”。那不仅是悲剧,更是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