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取钱新增刷脸模式,已有多家银行开始实施,今后取款方式变了(atm机取钱限额怎么办) 99xcs.com

上周末,我朋友老张一脸兴奋地打电话过来:"你知道吗?我今天取钱没带卡也没用手机,就靠'刷脸'把钱取出来了!真是太方便了!"我半信半疑,追问详情。原来他所在的银行ATM机已经升级了"刷脸取款"功能,只需站在机器前完成面部识别,输入取款金额,钱就到手了,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

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地出现。从2024年开始,国内多家银行陆续在ATM机上推出了"刷脸取款"功能,到2025年上半年,这一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成为继银行卡取款、手机扫码取款之后的第三种主流取款方式。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2025年3月发布的《银行业智慧服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2月,全国已有18家银行在ATM机上部署了面部识别取款功能,覆盖ATM机总数超过30万台,占全国ATM机总量的58%。预计到2025年底,这一比例将达到75%以上。

那么,这种"刷脸取款"模式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它又带来了哪些便利与变化?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第一,"刷脸取款"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简单来说,ATM刷脸取款采用的是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投射数万个不可见的红外光点到人脸上,生成独特的3D人脸模型,再与银行预先录入的面部特征进行比对验证。与传统2D人脸识别相比,3D识别能够捕捉面部轮廓的深度信息,大大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据银行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主流ATM刷脸识别的准确率已超过99.9%,误识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即便是双胞胎,系统也能准确区分。而且,这种技术对光线变化、妆容、年龄增长等因素的适应性很强,能够识别戴口罩、戴眼镜等情况下的面部特征。

我朋友王哥就遇到过一个有趣的情况。他剃了胡子、换了新发型后去ATM机取钱,担心系统认不出来,结果系统仍然精准识别了他的身份。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说,系统主要识别的是面部骨骼结构等不易改变的特征,而非表面的胡须、发型等。

第二,刷脸取款流程有哪些特点?

与传统取款方式相比,刷脸取款流程更加简化:

选择"刷脸取款"功能——面对摄像头进行面部识别——输入手机号码或身份证号码进行双重验证——选择账户和取款金额——取钱完成。

整个过程不需要插卡、不需要输入密码,大大缩短了取款时间。据测算,传统ATM取款平均需要1分钟左右,而刷脸取款只需20-30秒。这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ATM机前的排队等待时间。

我们邻居李阿姨年过七旬,常常抱怨记不住银行卡密码,每次取钱都要翻小本子。自从用上刷脸取款,她再也不用担心密码问题了,取钱变得轻松简单。她高兴地说:"现在出门取钱,什么都不用带,走过去'照个相'就行,比以前方便多了!"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第三,刷脸取款的安全性如何保障?

面对生物识别技术的普及,很多人关心的是安全问题。银行在这方面采取了多重防护措施:

"活体检测"技术。系统能够识别是真人还是照片、视频或面具,要求用户眨眼、点头等随机动作,确保操作者是本人而非伪造的面部信息。

多因素认证。除了面部识别外,系统还要求输入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二次验证,提高安全等级。

交易限额设置。刷脸取款通常设有每日和单笔限额,比如单笔不超过3000元,每日累计不超过1万元,降低可能的风险。

数据加密传输。面部特征数据经过高强度加密后传输和存储,防止数据泄露和被非法获取。

实时风控监测。银行的风控系统会对异常交易进行监控和干预,如短时间内多次大额取款、非常规时段取款等。

我朋友张哥是某银行的技术人员,他介绍说:"面部特征数据并不是以照片形式存储的,而是转换成特征值后加密存储,即便数据被窃取,也无法还原成面部图像,更无法用于仿冒。"

第四,刷脸取款有哪些适用场景和限制?

虽然刷脸取款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它并非适用所有场景:

适用人群广泛。尤其适合老年人(解决记忆密码困难)、紧急情况下忘带卡和手机的人群、残障人士(操作更简便)等。

部分交易受限。目前刷脸功能主要用于取款、查询等基本业务,复杂的业务如定期存款、投资理财等仍需传统方式办理。

注册是前提。首次使用刷脸功能前,需要到银行柜台进行人脸信息采集和注册,或通过银行APP完成线上注册。

机具覆盖有待扩展。虽然主要城市已大范围部署,但偏远地区的覆盖率仍有待提高。

我姐姐住在三线城市的县城,她说当地银行去年底才开始试点刷脸ATM,目前只有城区的几台机器支持这一功能,乡镇网点还没有普及。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全县全覆盖。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第五,刷脸取款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根据银行业技术发展规划,刷脸ATM只是智慧银行建设的一部分,未来还将有更多创新:

多生物识别融合。未来ATM可能会结合面部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多种生物特征,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

无感知服务。通过预设取款习惯,用户刷脸后系统自动推荐常用取款金额,一键确认即可完成操作,进一步简化流程。

智能客服集成。ATM将集成AI客服功能,用户可通过语音对话完成更复杂的业务咨询和办理。

场景化服务扩展。未来ATM不仅是取款机,还将成为综合服务终端,提供缴费、理财、保险等一站式金融服务。

据2025年初银联发布的《智慧银行建设白皮书》预测,到2027年,我国智能ATM将占ATM总量的85%以上,其中支持多生物识别技术的设备占比将超过50%。

那么,刷脸ATM的普及对我们日常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最直接的变化是取款方式的多样化。从最早的柜台人工服务,到银行卡 密码取款,再到手机扫码取款,如今又增加了刷脸取款。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提高了金融服务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我朋友小李就很享受这种多样化:"有时候急着出门忘带卡和手机,刷脸就很方便;有时候不想暴露自己的面部信息,还可以选择传统方式。多一种选择总是好的。"

其次是特殊人群金融服务的改善。老年人、视障人士等群体往往在使用传统ATM时遇到困难,而刷脸技术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让金融服务更加普惠。

再次是金融安全的提升。密码可能被窥视或盗取,而面部特征则很难被复制。尤其是3D结构光技术的应用,使得用照片、视频等方式欺骗系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此外,刷脸ATM也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银行服务正从传统的"人工 物理网点"模式向"智能 全渠道"模式转变,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据银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全国银行网点数量减少了约5%,而智能设备数量增加了12%。这一趋势在2025年进一步加强,预计未来五年内,银行将有30%的人力成本通过智能化手段节约,这些资源将用于提升更复杂业务的服务质量。

当然,新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生物特征是不可更换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严重。银行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防止面部信息被非法收集、使用或泄露。

数字鸿沟问题。部分老年人、农村居民等群体可能对新技术不够熟悉,需要加强引导和培训,避免在金融服务获取上的不平等。

技术依赖风险。系统故障、网络中断等技术问题可能导致服务中断,需要保留传统服务渠道作为备份。

针对这些问题,银行业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例如,加强用户隐私告知和授权机制,明确告知用户面部信息的采集用途和保护措施;在网点设置"科技辅导员",帮助老年人等群体熟悉新技术;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服务渠道,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我朋友王阿姨今年65岁,刚开始对刷脸取款有些抵触,担心自己的面部信息会被滥用。银行工作人员耐心解释了技术原理和安全措施,还手把手教她操作了几次。现在她已经成了刷脸取款的熟练用户,还主动向老年社区的邻居们推广这项服务。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刷脸ATM的普及是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完善,未来我们的金融服务体验将更加智能、便捷和安全。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朋友老张,他现在已经很少带银行卡出门了。"以前钱包里塞满了各种卡,现在基本上用手机支付,偶尔需要现金就用刷脸ATM取,生活简单了不少。"他感慨道。这或许正是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最直观感受——让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便捷。

你是否已经体验过刷脸取款?对于这种新型取款方式,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体验和观点。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