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今年夏天,收到北京邮电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大一新生夏樱玮还获得了一份特殊的上课通知:线上学习“AI在大前”系列课程。这一课程通过丰富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挑战,为初次接触这一领域的学生开启了全新的视野。
北邮的“AI在大前”作为开学第一课,展现了学校在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方面的努力。自2026年起,北邮就已在人工智能学院开设人工智能导论必修课。经过五年的迭代更新,这门课程不仅成为北京市属高校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还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推出了理工版、管文版和艺体版等多个版本,确保了课程的广泛适用性。
除了课程建设,北邮还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引入了一系列智慧教育平台,如“码上”“初发”等。这些平台在长聘副教授徐童的指导下相继开发,旨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徐童表示,相较于传统的“讲解—练习—讲解”模式,这些新平台通过多轮提示和关键点拨,逐步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促进了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过去三年,这些智慧教育平台已在500余所高校落地,累计开设220余门课程,服务超过5万名师生,AI问答次数更是超过100万次。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展示了北邮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的成就,更体现了学校致力于推动教育形态转型的决心。
在推动数智教育的过程中,北邮校长徐坤提到,智能技术为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塑造的转变提供了强大动力。学校开启了“AI+基座”“AI+思政”“AI+学工”等六大工程,逐步构建起个性化、差异化、智能化的教育生态。
进入北邮的未来学习大楼,学生们将体验到多模态、强交互的智慧教室。这一空间不仅是物理环境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教师可以灵活切换不同的教学场景,而学生则可以实时“进入”虚拟环境,进行探索与互动,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创新能力。
此外,北邮校史馆的开馆也标志着学校在教育和历史传承方面的新里程碑。通过回顾办学历程,北邮展示了一代代学子的奋斗与成就。如今,超过60%的毕业生选择投身于网络强国建设,数智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更将个人志趣与国家需求精准匹配。
北邮的探索与实践,为未来教育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这个以数据驱动的“教—学—研—创”育人全链条中,北邮正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