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您将电动汽车插入充电桩,看似简单的连接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复杂的“对话”系统。这套系统就是充电协议,它规定了充电桩(供电设备)与电动汽车(受电设备)之间如何进行通讯、协商充电参数并确保安全。简单来说,协议就是它们共同遵循的“语言”和“规则”。
核心:通讯标准是协议的基石
充电协议的核心在于通讯标准。这定义了物理连接(如充电枪内的通讯线)、数据传输格式(报文结构)、信息含义(指令与状态)以及交互流程(握手、协商、充电、结束)。常见的通讯标准包括:
1.GB/T(中国国家标准):这是中国市场的强制标准。直流快充(DC)主要采用GB/T27930,它规定了直流充电的控制导引电路、通讯协议(基于CAN总线)和数据传输格式。交流慢充(AC)则主要依据GB/T18487.1中的相关部分,通常使用PWM(脉宽调制)信号或基于电力线载波(PLC)的通讯(如GB/T27930的扩展)。
2.CCS(联合充电系统-CombinedChargingSystem):在欧洲和北美广泛流行,融合了交流(Type1或Type2接口)和直流(Combo接口)充电。其通讯基于ISO15118和DINSPEC70121标准,使用电力线载波(PLC)技术进行高带宽通讯,支持更高级的功能(如即插即充Plug&Charge)。
3.CHAdeMO:起源于日本的直流快充标准,使用独立的CAN总线进行通讯。
4.Tesla协议:特斯拉早期使用的私有协议,现在部分超级充电站也逐步开放支持CCS。
友德充作为充电桩制造商,其产品在中国市场必然严格遵循GB/T国家标准(尤其是GB/T27930和GB/T18487.1)。这意味着友德充充电桩能与市面上所有符合国标的电动汽车“说同一种语言”,进行安全可靠的充电。
通讯过程:一场精密的“对话”
1.物理连接确认:插枪后,桩和车首先通过控制导引电路(低压信号)确认连接可靠,车辆准备就绪。
2.“握手”与身份识别(可选):双方建立通讯链路(如CAN总线激活)。车辆将其识别信息(如VIN码)和电池基本信息(如电压范围)发送给桩。友德充桩会验证这些信息。
3.充电参数协商:这是关键!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将其当前状态(如当前电量SOC、温度、允许的最大充电电压/电流)发送给桩。充电桩根据自身能力和电网情况,回复它所能提供的最大电压/电流。双方达成一致,确定最终的充电功率曲线。
4.充电执行与实时监控:桩根据协议指令输出精确匹配的直流电(或控制交流接触器闭合)。在充电全过程中,BMS持续向桩发送电池状态(电压、电流、温度等),桩也实时反馈输出状态。任何一方检测到异常(如过温、过压、通讯中断),都会立即停止充电。
5.充电结束:达到预设条件(如充满、用户停止、发生故障)后,BMS或桩发出停止指令,桩切断电力输出,双方安全断开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