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近作速览】
蔡宗武短篇小说《战友猎影》,是在南海的礁石与浪沫之间,展开的一场关于生命温热与技术冰冷的深刻对话。
在南海那座孤零零的礁岛上,咸湿的海风永远裹挟着孤独。哨兵黄海生在这里度过了三年,陪伴他的是一条名叫黑风的老狗。黑风受伤的腿、独特的走姿,是一个生命个体在岁月的侵蚀中留下的特有印记。台风夜里,它死死咬住黄海生救生衣的带子,用整个生命在担忧——这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纯粹的共鸣。
而机器狗猎影的出场,带着科技特有的冷峻:“哑光黑”的躯体、“幽蓝的光学传感器”、精密的液压传动。它能精准计算风速、识别目标,甚至学着黑风走路,却听不懂“落雨收衫”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呼唤。当黄海生扭伤时,它能提供完美的物理支撑,却给不了黑风那样的情感慰藉。
小说最打动人的是看着黄海生如何用情感一点点焐热这具金属躯体。当他开始用普通话混杂方言与猎影交流,当他像当年哄黑风那样轻声说“食啊”,当他最终伸手抚摸那冰冷的头顶——这些看似笨拙的尝试,恰如在海岛上播种,艰难却充满希望。
风暴之夜,猎影眼中亮起的“稳定而柔和的白色光柱”,背部散发出的持续热量,让两个守护身影在黄海生眼中完成了重叠。这一刻,猎影金属躯体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温度。
猎影在黑风坟前自主摆放贝壳的行为,虽源于长期对黄海生的数据分析,却意外触动独属于生命体情感的心弦。那些被精心排列成圆形的贝壳,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这个为确保“操作者稳定”而生成的行为,在实践中给予程序之外的情感价值。
结尾处,黄海生将手中的贝壳放入猎影程序排列的圆圈,这不仅是两个时代守护者的对话,也是黄海生在人机共存中找到的答案:科技不该是情感的替代品,而应成为传递情感的新媒介。当他说“巡逻去啊,猎影”时,那浓重的乡音里已满是接纳与期待——就像海风终将抚平礁石的棱角,体温也能在金属上留下余热。
(作者:吴涛,系《解放军文艺》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