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市中等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校的智能建造实训基地内,学员张雄正专注地操作无人塔机操控台,起重臂随指令精准转动,将模拟构件平稳吊装到位。“以前塔机操作全凭经验,现在通过智能系统控制,效率和安全系数都大幅提升。”完成考核,他兴奋地说。
学员们正在参加ALC墙板机器人的实操培训。
近日,长沙刚结束了2025年智能建造新“十大员”培训和考核,截至目前,长沙已完成5个岗位培训,累计培育了覆盖BIM建模技术员、建筑机器人领航员等10个新兴岗位的合格人才500余名,为长沙打造“四梁八柱一底座”智能建造产业体系筑牢了人才根基。
三维培育体系锻造“数字工匠”
“我们打破了传统培训‘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构建了‘理论+实操+职业素养’的三维培养模型。”长沙市中等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高级工程师刘广宇介绍,这种“三位一体”的理念在此次培训中得到充分体现。
BIM建模技术员培训班采用“1+1+1”教学模式,即理论精讲+软件实操+项目实战。数智工地平台管理员培训则引入真实案例,学员在仿真环境中演练进度管控等核心技能。智能设备领航员培训更是将最新款建筑机器人直接搬进实训车间。
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培训组建了“双师双能型”师资库,讲师均须具备3年以上一线项目经验。
“我们要求讲师能把复杂数字技术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实战技巧。”长沙市绿色建筑发展中心主任曾敏介绍,此次培训,学员满意度达92%,85%的学员认为“所学技能能直接应用于工作”。
智能塔机操控区,学员们用手机就可以操控一台高大的塔机,通过手机屏幕上的数据和可视化界面,精准控制塔机吊装。
人才赋能产业成效显著
据了解,目前合格学员们已陆续投身本地智能建造项目,其中超八成来自中建五局、五矿二十三冶等示范企业。
在中建五局一装配式建筑项目上,经培训的学员王磊正运用BIM技术进行构件吊装模拟。“以前吊装经常出现碰撞,现在提前在模型里优化方案,工期缩短了15%。”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技能人才的补充让施工效率提升了25%,材料损耗减少了30%,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百万元。
“数智物业运维管理员在首期培训中通过率达73%,这些学员将成为智慧小区建设的中坚力量。”长沙市物业管理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协会已与多家物业公司合作,为合格学员提供优先就业通道。
政策护航未来发展
据悉,长沙将出台专项奖补政策,对参与培训的中小企业给予2000元/人补贴,并将企业参与度纳入示范项目申报加分项。
值得一提的是,培训成果已形成可复制的“长沙经验”。
今年6月发布的《长沙市智能建造新“十大员”岗位培训及考核细则白皮书》,首次系统界定了10个岗位的职业标准,“新十大员”培训模式更被纳入住建部智能建造试点经验推广清单。
“长沙智能建造人才培育正加速推进。”长沙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跃先表示,2026年,长沙将完成“十大员”全岗位培训覆盖,年度培训目标提升至1000人次。计划到2030年,长沙将实现智能建造“十大员”培育总量5000人,建成6个技能工作室和6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形成“培育—就业—提升”的长效机制。
从BIM建模的虚拟空间到数智工地的现实场景,这些掌握新技术、新理念的“数字工匠”,正成为推动长沙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为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注入澎湃动能。
编辑:李冰清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