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铸锻件由于截面尺寸大,所以,在相同的加热冷却条件下和小件相比,温度的变化缓慢,而且内外温度和温度变化的差别较大,此外,塑性变形时,内外金属流动程度的差别也较大,这种特点导致一些过程在大型铸锻件中得到充分发展,而形成以下各种形式的缺陷。
一、严重的偏析
钢液缓慢凝固使选分结晶过程充分发展,碳、硫、磷等元素富集,即形成各种形式的偏析;结晶前沿析出的气体,在上浮过程中使富集杂质的钢液沿气泡上浮的轨迹形成须状偏析;钢锭在凝固过程中,顶部先结晶的晶体由于比容减少而下沉,在钢锭底部形成负偏析区,最后凝固部分为碳、硫、磷等杂质元素富集,在钢锭顶部形成正偏析区。
二、严重的疏(缩)松
缓慢凝固使粘稠的钢液不能补充凝固时的体积收缩,而在最后凝固区产生严重的疏松。
三、密集的夹杂物
缓慢凝固过程使夹杂物有机会聚集,形成密集的夹杂物,而凝固时顶部先结晶的晶体下沉,将钢中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带到底部,使钢锭底部的负偏析区成为这类夹杂物的堆积区。
四、发达的柱状晶
钢液的缓慢凝固使柱状晶得到充分发展,柱状晶尺寸可达Φ10x100mm。一些元素含量尽管不高,但根据选择分布的特点,会随着溶解度的降低而向晶界析出,粗大的晶粒减少晶界的表面面积,增加析出相的密集程度,降低晶界的结合力,严重时会使铸件或钢锭在冷却时开裂,或使钢锭在锻造时开裂。
五、晶粒的遗传倾向
奥氏体稳定的高合金钢,在缓慢冷却时往往只发生贝氏体和马氏体的转变,和相保持一定的位向关系,这种组织在缓慢升温条件下,沿惯析面析出的碳化物有充分时间转变成较为稳定的合金碳化物,延缓碳化物的团聚过程,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质点阻碍铁素体的再结晶,保持原始结晶位向,在奥氏体化后恢复原来晶粒的形态,导致晶粒遗传,因之,高合金钢大件有严重的晶粒遗传倾向。遗传倾向和成分有密切关系,成分偏析易造成不同区域间遗传倾向的差别,所以,大件易于出现混晶现象。
六、敏感的白点倾向
氢和应力是形成白点的条件,在扩氢过程,截面尺寸大,内部的逸出缓慢,在冷却过程中,因截面尺寸大,增加内外温差,产生较大应力,所以大件具有敏感的白点倾向;另一方面,随着截面尺寸增大,易于出现严重偏析和聚集分布的夹杂物,成分偏析使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发生先后的差别,碳和合金元素富集的偏析区,转变迟于周围,由于在奥氏体中有较高的溶解度,先转变区排出的氢即聚集在未转变的偏析区,造成氢的局部富集,也会向夹杂物区富集,夹杂物在钢中如同缺口一样,引起应力集中,在夹杂物附近形成应力峰值,这些都使大件产生白点的倾向增大。
七、加热冷却的开裂倾向
在相同的加热、冷却条件下,内外温差随截面尺寸增大而增大,由于比容随温度的变化,而造成的内外膨胀量(或收缩量)的差别,可引起很大的热应力;奥氏体冷却时,相变伴随着比容的变化,而内外冷速的差别、转变不同时进行,转变产物不同,内外膨胀量不同故会引起很大的组织应力;大件材料内部缺陷总是难免的,因此,如果材料抵抗裂纹的扩展能力很小,加热速度稍快,产生的热应力就足以导致开裂,而对于中碳高合金钢,虽然具有较高的抵抗裂纹扩展能力,淬火的激烈冷却如不加以控制,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相迭加,也可引起开裂。
八、回火脆性
大件在淬火和回火处理时,为降低残余应力,对回火冷速须加以控制。如果回火后缓慢冷却,磷、锡、锑、砷等微量杂质元素会在晶界发生富集,而产生回火脆性,大件的严重偏析,会使富集磷及杂质元素的正偏析区产生较为严重的回火脆性。
九、组织与性能的不均匀性
严重的偏析造成成分的宏观与微观的不均匀性。热处理冷却时,因工件沿截面的冷速不同而造成不同区域奥氏体转变过程的差别,将导致大型铸锻件组织与性能的不均性。铸件是由于结晶状态、夹杂物聚集程度以及致密程度沿截面而变化,锻件则由于沿截面的金属塑性变形程度不同,而造成夹杂物变形程度和压实程度的差别,则是导致大型铸锻件组织与性能不均匀性的另一重要原因。
凯视迈(KathMatic)是国产优质品牌,推出的KC系列多功能精密测量显微镜,可非接触、高精度地获取样品表面的微观形貌,生成基于高度的彩色三维点云,全程以数据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显示、处理、测量、分析。
KC系列三合一精测显微镜现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新型材料研究、精密工程技术等基石研究领域。相比于同类产品,其主要特点在于:
1、更宽的成像范围:可测量的样品平面尺寸覆盖微米级~米级,无需为调整成像范围而频繁更换镜头倍率或采用图像拼接。
2、更快的测试速度:已从底层优化测试流程,新一代高效测试仅需两步⸺样品放置与视觉选区,KC自动完成后续测试。
3、更强大的分析功能:三维显示、数据优化、尺寸测量、统计分析、源数据导出微观形貌分析功能迎来大幅提升。
4、更稳定的测试表现:即便样品颜色、材质、反射率、表面斜率及环境温度存在明显差异,也可保证重复测试的稳定性。
欢迎私信或留言咨询~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