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我刚接触Linux时,开局堪称地狱模式。那时候我才刚开始学会怎么攒机,为了盘活旧电脑,我在上面装了Ubuntu系统。可除了图形界面(GUI),我对系统操作一窍不通,自然踩了无数坑。最后实在没耐心,好几年都没再碰过Linux。
时间快进到现在,我终究还是深度使用起了Linux。不管是上学、在家,还是工作中,我都和Linux打过不少交道。我虽然算不上专家,但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能熟练操作——而这些能力,大多是在犯错中学会的。下面这5个教训,是我入门初期最难啃的硬骨头,但正是跨过了它们,我才从纯新手变成了能自信操作的用户。
终端比GUI更强大:这是必学技能
刚学Linux时,我对命令行的唯一认知,还停留在Windows里的诊断类命令——比如用ipconfig查看IP配置、tracert追踪路由。面对Linux终端,我完全不知道该输什么命令,后来才慢慢发现:想高效用Linux,必须得习惯用终端。
一开始我总想绕开终端,凡事都靠GUI操作。虽然现在Linux的图形界面比以前好用多了,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有些操作,GUI根本做不到。
上大学时,我用的是无图形界面版Ubuntu,这下彻底没了退路,所有操作都得靠命令行完成。像systemd和systemctl命令(管理系统服务)、安装软件包、浏览文件系统,尤其是grep(文本搜索),这些都是必学的技能。学它们不仅因为它们不可或缺,更让我真切感受到:终端比GUI强太多了。如果你打算用Linux,一定要习惯用命令行,相信我,你不会后悔的。
备份没得商量:你总有一天会搞崩系统
Linux用户分两种:一种是已经搞崩过系统的,另一种是迟早会搞崩的。用root用户(超级管理员)瞎操作、盲目敲rm命令(删除文件),分分钟就能把系统搞出问题——这就是为什么Linux上备份没得商量。
我自己常用rsync(文件同步工具)备份,但学用Timeshift或Borg(都是Linux下的备份工具)也一样好用。有了靠谱的备份,你用命令时才不会畏手畏脚。当然,敲有风险的命令比如删文件时,我还是会谨慎——毕竟没有撤销按钮。但遇到驱动这类问题时,能通过快照回滚到之前的状态,真的能省不少事。
发行版没你想得那么重要:选一个用起来再说
当然,选择的Linux发行版会影响使用体验,但事实是:在主流发行版里挑,选哪个真没那么关键。Linux发行版有几百种,但它们都源自少数几个家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核心定位。
我的建议是:随便选一个,先用一段时间再说。我刚开始用的是Ubuntu,后来深入学Linux时,用的是openSUSE,它更偏向企业/服务器级发行版。我很早就发现,选什么发行版真不重要,因为几乎所有发行版都能改造成符合你需求的样子。我在openSUSE上学的东西,能用到Arch上;Arch上学的,能套用到RedHat家族的发行版上;这些经验放到基于Debian的Ubuntu上,也照样能用。任何发行版都能调成好用的样子,所以选个看起来接近你需求的就行。
看不懂的命令,别瞎复制粘贴
论坛上随便一条评论说“这个命令能修Wi-Fi”,你就信?百度知道有个回答给了一行能改你从没听过的配置文件的命令,你就敢用?
这种做法好用的时候多,但一旦不好用,你很可能已经把系统搞出了问题,还不知道怎么修。运行自己没完全看懂的命令,轻则让系统半残,重则直接彻底搞崩——所以记住一个原则:别看见什么命令都复制粘贴。别人能用的命令,放到你的系统上,说不定就会让你的电脑变砖。
结语:没耐心别用Linux
不管你选哪个发行版入门,Linux都能磨炼人的耐心和细致。在某些场景下,它能提供其他操作系统比不了的性能和控制权——这也是我越来越喜欢用它的原因。我真心建议想学Linux的人:好好给它一次机会。哪怕你不打算日常用,Linux技能本身也非常有价值。
)
)
)
)
)
)
)
)
(红霉素软膏可以涂在包皮上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