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推职业本科教学范式创新(人工智能促进会) 99xcs.com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数智交互深度融合的新时代,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基础逻辑重塑,职业本科教育正经历教学管理范式的深刻变革:大模型以远超人类的速度生成、整合与验证知识,极大缩短了传统教材知识体系的“保质期”,静态知识框架难以为继;知识传播去中心化,打破了学校与教师的知识垄断,全天候在线的智能学伴为学生提供即时、精准的学习路径;多元化、沉浸式实践场景与模式为实习实训提供更多选择。在此背景下,职业本科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向学生自主、数智助学、内容开放、实践强化的“人工智能+”新范式势在必行。

突破课堂边界:形成自主泛在式学习新常态

人工智能重塑教学数智交互关系,深刻改变了师生地位与角色。学生借助智能体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自主的学习主体,如通过组建模拟公司,在仿真或真实决策与执行中可有效提升学生实践管理能力。教师则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育人激励者与学训指导者,专注指导学生规范学训、提供诊断改进、聚焦高阶思维训练、激发学习韧性与热情,这要求教师具备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工具、动态辅导与激励等素养。

智能体是服务学习生态的支柱。智能学伴的即时精准性削弱了课堂讲授教材的功能,大量知识传授前置到课外人工智能辅助自学,学生自主自治、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成为常态,课堂则转变为师生交流、实训成果展示与认知协同建构的“学习社区”。强大的人工智能学伴系统,如集成真实案例的自适应平台,能提供个性化修炼图谱,并基于动态能力画像规划学习路径,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指导与资源支持。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的智慧学习环境,如智能教学中枢、企业云学院的接入,可以打破职业本科的教学藩篱,提高教学的职业实操感知、体验程度,增强学生学习的沉浸感与成就感。

打破教材局限:构建开放式“哑铃型”能力素养体系

人工智能赋能要锚定职业本科致力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与跨时空融合优势,对标真实管理者,对接管理工作领域,面向中基层管理者岗位群,除了可以巩固管理理论基础、夯实实务能力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决策、执行等关键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的核心素养。

科技迭代倒逼职业本科课程内容重构,以更好适应人工智能更快发展的未来岗位。基于学生在校及未来职场都可通过智能体泛在式获取“全科式”理论知识的假设,课程结构应从传统全科式体系转变为“哑铃型”结构,即“强基+重用”。“强基”是适应未来人工智能高度发展条件下,精准掌握基本原理,筑牢理论根基;“重用”强调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以管理者修炼为载体,在真实管理场景解决问题。而大量通识性与工具性知识由人工智能学伴辅助学生自学,这要求教师具备强大的知识萃取与重构能力,精准识别与设计“强基”核心原理,并成为应用大模型的专家。

人工智能促使教学内容开放化。学习内容突破标准化教材的局限,围绕企业真实问题与岗位需要生成开放式知识元组合,利用动态知识图谱实现与产业技术同步迭代。对接职业特点,在符合教学标准基础上,教师与企业导师围绕管理岗位需要,结合学生兴趣,参照企业管理标准,引导学生利用大模型,进行开放式学习,实现学生基于职业岗位的自我建构。其中,考核要坚持应用导向,以解决管理问题、达成管理目标的有效性为评判标准,但在实践中需精准把握评价尺度,平衡理论深度与应用价值。

摒弃孤岛化实训:打造行动化、智能化实践系统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要针对管理类课程极强的实践性与不确定性,以整合碎片化、孤岛式实训,从纸上谈兵到实做深思的实践新范式;借助虚实结合、人机协同、数据驱动的复杂适应系统,构建逼真模拟管理复杂性与动态性的人工智能系统,以解决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高、领域知识深度高等难题。

一是行动化,学生要以管理者身份参与真实管理,如某高校与企业共建,学生数智泛学提效,以保证至少半日在管理岗位“真岗参管”,在管理中学管理,打造一种“实做深思”新模式;二是动态化,打破预设脚本,强调动态响应与非预设性,需高度复杂算法模型与庞大情境数据支撑,实现“虚岗实做”;三是对策化,问题随学生决策实时演变并触发连锁反应,需构建高度耦合模拟环境,平衡真实性与计算负荷,实现“定岗活做”;四是生活化,将学训拓展到几乎所有生活现实场景,实行“全域化全程化生活渗透实践”;五是趣味化,探索尝试管理者修炼系统嵌入有实践操作接口的高质量、实战式“泛管理游戏”,以增强学生积极性、持续性、有效性。

人工智能引发的职业本科教学范式变革,绝非技术与工具的迭代,而是教学理念、内容、模式等整个范式的“系统性跃迁”。职业本科院校要主动迎接人工智能严峻挑战,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抢占人工智能赋能先机,重塑“人工智能+”职教范式,以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作者系辽宁理工职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4日 第05版

作者:单凤儒